《科创板日报》12月19日讯(记者 徐红)回顾2023年,医药行业依然是在震荡中前行。
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显示,医药细分赛道分化正在加剧,投资机构投资决策愈发谨慎,医疗健康行业融资难已经被理解成一种常态。宏观环境叠加市场周期带来的估值回调,让很多项目回归到“正常价格”和“正常节奏”中来,整个市场在“艰难”中发生着深刻变化。
但与此同时,新机会也在不断酝酿。随着集采、疫情的影响逐步淡去,展望2024年行业有望回归到医疗健康需求驱动的主逻辑。国内市场最大购买力医保基金为刚需支出,诊疗复苏中不乏结构性机会。
医药当下确定性如何?未来还能怎么投?在近日举办的“第五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”上,来自国泰君安、泰康基金等机构的嘉宾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看法。
▌医保政策回暖,创新药支持力度加大
医药是强政策驱动行业,尤其是医保相关政策,在近几年不仅直接影响企业业绩,对行业生态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因此关注医保政策推进及边际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医保与此同时也是医疗和医药产业目前最大的购买方,在过去五年,年度总收入由2.14万亿元增长至3.09万亿元;年度总支出由1.78万亿元增长至2.46万亿元,整体盘子持续扩大。
在泰康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傅洪哲看来,医药行业可以视作是医保和个人支付能力这“两大巨头”的供应链。“我们看到,过去20年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,离不开的正是这两大巨头的采购及支付能力的持续提升。”他说。
近几年的医保制度改革主要是围绕国家医保目录调整、国家集中带量采购、DRG/DIP支付方式改革等展开。带量采购方面,与会嘉宾一致认为,不管是药品还是器械耗材,集采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已经基本出清。
而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也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。就最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结果,国泰君安医疗行业首席分析师丁丹认为,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倾斜可以说是清晰可见,包括增加适应症大多以原价续约,即便降价的话降幅也只是个位数等。
“从医保政策来讲,我们觉得整体是进入了一个优化的阶段,体现在方方面面,除了国谈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以外,在集采续约上也是如此,比如冠脉支架第一次集采降价50%以上,但续约涨价10%,骨科创伤集采续约也是上涨的趋势。”丁丹谈到。
“这种政策优化带来的好处就是,增加了政策的可预测性。如此,企业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研发立项,也有利于整个创新药行业的发展。”丁丹说。
▌2024投资新范式:调存量、找增量、抓变量
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,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给国内医药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。也因此,市场普遍认同医药将是一个长牛行业。
但对此,傅洪哲亦指出,随着整个医药行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,投资的范式也应作出相应改变。
“包括在支付端,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,医保支付的压力会逐步加大;另外在过去,无论是投一级还是二级,我们都默认不缺需求,产品上市以后都会有很好的需求存在。但接下来,我们或许应该认真思考,未来这个需求是否也会存在变化。”他说。
如果从估值和资金面看,当前医药板块又处于什么阶段?对此,傅洪哲的看法是,现在无论是一级、二级项目,医药估值已经可以看到有所回落。但如果横向对比二级其他行业,估值溢价水平则是接近历史中枢,“仍然不算很便宜”。
除此之外,资金面也是一个影响医药后续行情走势的重要因素。傅洪哲表示,类似美股,医药是A股各个细分行业当中,为数不多的率先实现机构化的一个板块。不过,充分的机构化也导致赚钱效应变得较为有限。
展望2024年,傅洪哲认为,明年将逐步进入新一轮的医改新周期,而应对这个变化就是调存量、找增量、抓变量。
“就调存量而言,目前的抓手就是那些价格下降但量会有所增加的、各种保证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;寻增量可以是寻找国内未满足的需求,也可以是出海去定价更高、市场更大的欧美;此外还有一些变量,但变量往往更偏主题一些,在二级市场可以是国企改革等题材,也可以是一些新技术新突破。”傅洪哲表示。